“小玩具”漂洋過海
——張家界占生塑膠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紹云返鄉興業故事
鄧紹云。 向韜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奎
【“伯樂”推薦】
從普通白領到企業高管,到自主創業,支撐鄧紹云一路走來的,是埋藏在心底的家鄉情懷。
鄧紹云在外打拼10多年,2010年回到張家界,創辦張家界占生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為張家界工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她招聘當地農民進廠,開設扶貧工廠,多方捐資捐物,體現了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她的擔當與堅強,令人肅然起敬。
——張家界市商務局副局長 丁碧月
【興業故事】
2月25日晚,剛參加完江西南昌的展會后,張家界占生塑膠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紹云風塵仆仆趕回來,顧不得一身疲倦,又一頭扎進了廠里。
“在展會上訂購了幾套生產設備,得抓緊時間提前布置一下生產線?!边@位“全國五一巾幗標兵”,說話都帶著興奮勁,“新的一年,要大展拳腳,再創佳績?!?/p>
從沿海繁華都市,回歸相對偏僻的張家界;從外企的普通白領,到今天依靠嬰幼兒“小玩具”打開國際市場的“女老板”,鄧紹云完成了人生的升華,也用成績回報了養育她的桑梓。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的企業到張家界投資興業?!编嚱B云表示,正在實施新型工業強基倍增計劃的張家界,吸引力十足,大有可為。
“走,回家鄉、建家鄉”
面對遠處的大山,鄧紹云說:“我的選擇,是正確的?!?/p>
20多年前,她從大山中走出來。
在外企的玩具公司,她憑借山里人的干勁,管理的生產車間產品與品質俱優;成為企業高管后,她以農村娃的吃苦耐勞勁頭,掌握了玩具生產銷售全流程涉及的技術與管理。
后來,鄧紹云辭職創業。在廣東,經過多年的打拼,她創辦的玩具廠,在國內外市場頗具影響。
“是否可以回家鄉發展?”在廣東,張家界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三顧茅廬。彼時,鄧紹云也接到了廣西、貴州等地的邀請,優惠條件令人心動。
“走,回家鄉、建家鄉!”與丈夫商量后,夫妻倆決定分步把生產線搬回老家,同時也把正在讀書的兩個小孩轉回張家界。2010年4月,第一條生產線搬回張家界,不到半個月,即開始生產。
相比廣東沿海地區,回到張家界的鄧紹云幾乎是重新開始——
沒有足夠的員工,自己下鄉招,一個一個鄉鎮跑;
從廣東請人到張家界培訓員工,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教,直到員工學會為止;
機器出故障,從張家界拖到廣東,維修完成后再拖回廠里;
因物流無法及時交貨,派人用袋子裝貨,搭乘火車第一時間趕赴目的地;
為擴大市場,開車跑10多個小時,參加展會、溝通貿易細節,再連夜趕回……
一天上午,她發現一名工人上班時間睡覺。經了解,這位女工家住周邊農村,晚上加班下班后,因沒有車,走了兩個小時才到家,回家還要做家務,凌晨方才休息。
鄧紹云按照實際情況調整上下班時間,并購買3輛車接送員工。隨后,與相關部門溝通,開通直達廠門口的公交車。
如今,隨著張家界經濟大發展,交通、信息、技術等軟硬件迎來跨越式發展,曾經的“瓶頸”已經被打通?!捌髽I發展了,個人理想實現了?!编嚱B云說,早在創業之初,就有回報家鄉的夢想,“夢想已經成真,企業已從幼苗長成挺拔大樹?!?/p>
今年出口預計近千萬美元
車間里,200多名員工在4條生產線忙碌,成型、組裝、上色;廠房外,成箱的產品裝車陸續發往深圳,再漂洋過海抵達英國、美國、俄羅斯、東南亞及港澳臺等地。
通過10多年的發展,借助張家界這一國際化窗口,主攻境外市場的張家界占生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已成為3歲以下兒童塑膠玩具生產商中的佼佼者,躋身湖南省“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在忙碌的生產現場,鄧紹云告訴記者,通過不斷努力和摸索,企業自有的“寶樂童”品牌已在國際市場有著較高的美譽度,同時公司還擁有2項外觀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11項專利在審批當中,初步形成“國內國外+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
身在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張家界,鄧紹云也打起了旅游的主意。2019年,尋夢源觀光工廠面向游客開放,主打“工業+旅游”。
游客來到工廠,可以全流程了解玩具歷史以及生產工藝、材料、制程、檢測、環境、產品等方面知識,設置不同的體驗區域、體驗對象、體驗過程,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讓參觀者長見識,體驗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樂趣。
公司還依托自身優勢,研發設計仿真綠植,結合張家界本地旅游特色研發生產高端文化旅游產品,展現張家界的山水文化特色,打造張家界的旅游工業產品品牌。
“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對企業發展是極大利好?!编嚱B云說,目前公司正在抓緊對接國內外客戶,同時打通阿里巴巴海外平臺以及亞馬遜跨境平臺,效果明顯,今年出口產值預計可達近千萬美元。
“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立身之本”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扛在肩上的更多的是社會責任。
在占生塑膠制品公司200多名員工中,八成是婦女,她們多數來自周邊鄉鎮的農村,不少既沒文化也沒技術。鄧紹云給員工以“家”的溫暖。
職工歐安群家境艱難,鄧紹云安排她和女兒在廠里免費吃住。在鄧紹云的支持與鼓勵下,歐安群女兒如今正在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殘疾人譚美瓊從裝配工人做起,做到組長,再到高級主任;一名患有自閉癥的員工拒絕與人交流,鄧紹云不斷關心她,逐漸打開她的心結。
走進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沅古坪鎮紅星村的鄉村振興工廠,寬敞整潔的車間里,留守老人與婦女正在打磨玩具。村民告訴記者,利用閑暇時間到廠里做工,一年可增收1萬多元。這樣的車間,鄧紹云建了好幾個,提供了近300個工作崗位。
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鄧紹云在永定區四都坪鄉沅溪村投資成立眾元農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幫助當地村民發展經濟穩定就業,并在該村建立光伏發電站,收益用于當地貧困兒童求學、貧困村民就醫和當地照明;得知尹家溪鎮西尹村村民10萬斤甘蔗滯銷,她四處奔走幫助銷售……
“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编嚱B云告訴記者,未來在以創新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將繼續回報家鄉,為張家界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創業心聲】
牢記心底的那份責任感
張家界占生塑膠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紹云
到一個陌生的生產環境,從頭再來,對于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都是一個最為艱難的選擇。我很慶幸,因為建設家鄉的責任感,我回來了。
回想回鄉創業的這13年,有過苦惱,有過困惑,有過感動,但我覺得,記憶的最深處,永遠是心底的那一份責任感。
這份責任感,讓我沖破藩籬,帶領企業獲得一個又一個的豐收。同樣也是這份責任感,讓我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同時,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設家鄉、回報家鄉,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只有在責任感的引領下,踏實做企業、真誠回報社會的創業者,才能真正得到公眾認可,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